員工之家

您當前的位置:首頁 > 企業(yè)文化 > 員工之家 >

開6家小旅店的王陽賺錢100萬的生意經(jīng)

來源:未知 編輯:運城建工集團 時間:2015-07-15 16:07

           2009年,王陽東拼西湊7萬元盤下西安一家小招待所,投身創(chuàng)業(yè)。截至2012年9月底,她已是6家旅店的老板,凈資產超過100萬。
  生意概述:
  店小人不少,比比就知道
  王陽的6家店都是典型的小旅店。平均單店房間10間,其中大間(通鋪)3間,可同時接待24人,標間4間,可同時接待10人,包間3間,可同時接待8人,平均日最大接待能力40人。收費標準為平均每人一天(中午12時前至次日中午12時)25元,只提供住宿服務,公用衛(wèi)生間,公用浴室,公用飲水處,部分房間有空調和獨立衛(wèi)生間,看起來跟其他同類旅店沒什么區(qū)別。但王陽曾做過統(tǒng)計,以2012年7月的調查為例,五公里范圍內的同類店面的入住率不足40%,而她的店近60%(高峰時期達90%以上)。
  再看客源。同類旅店的客人不外乎三類:因公出差的小公司業(yè)務員,探親訪友的低收入人群,進城辦事耽誤回程的農村消費者。王陽的店里,這三類人都有,且數(shù)量更多,同時還多了兩類客戶:小公司或其辦事處,以大學生為主體的旅游人群。前者屬于常年住客,雖然收費比普通客人略低15%左右,但細水長流;后者往往選擇有獨立衛(wèi)生間和空調的房間,消費水平較高。扣除各項成本,王陽單店月收入為1.5萬元,相當于其他同類店面的兩倍多。她的經(jīng)營秘訣是什么呢?
  生意經(jīng):
  做足“小”文章
  “小有小的好處,收費低是小旅館生存的優(yōu)勢。”王陽說,生意不怕大小,就怕不愿意動腦筋鉆研。以下是她的經(jīng)驗。
  一、選址——深入“城中村”,靠近派出所。
  “沒資金就得算小賬,場地租金是個大項,小旅店要從選址的賬開始算。”
  王陽說,在城市化的進程中,城市周邊甚至城內有很多低生活標準的社區(qū),人們一般稱之為“城中村”。城中村可分為兩類,一種是城市擴建,城市外圍被征用耕地、轉為居民但仍在原村落居住的農民居住區(qū)(下簡稱A),另一種是外來人員(遷移或打工)在城市周邊的二次落腳點形成的聚居區(qū)(下簡稱B)。按理說,開旅店最應注意周邊環(huán)境的安全因素,根據(jù)“普遍”看法,很少有人愿意到此附近經(jīng)營旅館。對此,王陽卻有自己的看法。
  首先,A類城中村居民或本來就相識,外界相對陌生的只是他們的習俗,而不是安全;其次,B類城中村流動人口眾多,商業(yè)業(yè)態(tài)豐富,對旅館的需求也很大。第三,城中村場地租金低。“不足600米的距離,租金相差五倍”——她指著不遠處的高樓說。而對缺乏資金的創(chuàng)業(yè)者來說,這一點尤為重要;第四,城中村臨近城市,甚至就在城市內,外來客人“誤打誤撞”進店入住的也不少。因此王陽把所有的店面都開在了城中村。她還透露,為了讓顧客放心,她會特意將旅店開在派出所附近,“最好距離不超過200米”。反過來,作為特殊服務行業(yè),經(jīng)營旅店會經(jīng)常跟公安人員打交道,王陽借機跟當?shù)氐木旄愫藐P系。有些小警察沒事還過來喝口水、聊句天,就算是有客人覺得選錯了旅店,看到老板跟警察很熟識,顧慮打消不說,還增強了安全感。
  二、經(jīng)營——只比別人“強一點”。
  “客人花錢都有貨比三家的心理,我要做的,就是比周圍的人強一點。”
  城中村里的旅店,給人普遍感覺是簡陋、不衛(wèi)生,王陽認為,外因可以理解為是客人“檔次”相對較低,真正的內因是經(jīng)營者自己也沒好習慣,變相默許客人的陋習。為此,從開店之初,她會組織店員將內外清理一遍,并以此為初始標準,除非時間原因導致的漆皮剝落等問題,如果跟初始標準不統(tǒng)一,就會對責任人實施懲罰措施。另一個小細節(jié)是,她要求店員做到三個“必須”:必須“緊盯著”手里拿煙頭的客人,在客人隨手丟掉前必須出聲提醒,如果提醒不及時,必須及時清掃,并再次提醒客人以后不再亂丟。此外,她讓店員按照標準賓館的操作流程,做到人走物換,及時清洗、清掃,“收費廉價,服務不能廉價”。為改變小旅店簡陋的形象,在資金緊張的情況下,王陽花錢對旅店內部進行改造,首先是將房間分為前述三類,在“高檔”房間內增設衛(wèi)生間,安裝空調等,以滿足多種需求,還可增加收入。2010年,她第一家店中入住了三個新客人:一家剛開業(yè)的小公司,因為看重旅店的低價(房間日均收費80元),更看重王陽比別家在服務和環(huán)境上“強一點”,將公司設在這里,一住就是近兩年。2012年初,公司壯大發(fā)展,搬出這里,老板又介紹另一家公司在此設立辦事處作為回報。
  三、擴張——小生意做大,既靠積少成多,也靠通觀全局。
  “一家店做成,只能算是小買賣人,能做成100家,才是大商人。”
  第一家店經(jīng)營成功,王陽也有了新煩惱。店面接待能力有限,很多熟客提前一周預訂都無法入住,要想解決這個問題,唯有開新店。2010年,她先后到城區(qū)及周邊十幾個城中村考察,選中了幾個新店址。這時,她沒有想著馬上照搬第一家店的經(jīng)驗,而是算了“一筆大賬”。
  開第一家店,總共投入7萬元,其中租金是4萬元,裝修、購買設備等花掉了2萬多,流動資金僅余數(shù)千。請不起員工,只好讓弟弟和父親幫忙。如果照搬經(jīng)驗,第二家店租金、裝修及設備等硬件投入不能少于6萬元,且必須招員工3人,月工資支出不低于3000元,根據(jù)經(jīng)驗,前三個月收支平衡,第四個月開始盈利,一年后兩家店可賺近20萬元,又可以開第三家店。換一種想法,租金過去都是年付,如果改成半年甚至季付,手頭上的10萬元就可以同時開兩家店,一年后就有30萬元的收入。想明白這一點,王陽決定,同時開第二家和第三家店。為爭取分期付房租,王陽拿出軟磨硬泡的勁頭,最終以加價5%的條件談下了兩家允許季付的店面。新店開張,老客回頭,接待能力瞬時提高,還帶動了第一家店的客流。7個月后,王陽就收回了投資,但她“一分錢沒留”,趁熱打鐵,依法炮制,全部投入了第四、第五和第六家店。
  四、外聯(lián)——盤灶開伙,引入“驢友”團。
  “坐等顧客上門的時代過去了,要想打開局面,必須走出去積極外聯(lián)。”
  2011年,王陽周邊出現(xiàn)了競爭者。他們照貓畫虎,紛紛“復制”她的經(jīng)營方式,搶走不少客源。為走出困局,王陽思來想去,決定借鑒青年旅社的形式,在店面內部再搞一個新動作:盤灶開伙。
  根據(jù)國際慣例,青年旅社內部都有一個很大的廚房,烹飪設備一應俱全,入住旅客可以購買食材借灶開伙,自做自吃。王陽根據(jù)查到的資料,投資6萬元,在每家店都設立一個大廚房。硬件有了,客人從哪里來呢?王陽積極外出,一邊跟一些小旅行社聯(lián)絡,共享客源(旅行社每推薦一個客人,可以得到旅店房費10%的勞務費),一邊在老客中找關系,請其為自己介紹“驢友”客戶,還通過在驢友社區(qū)等網(wǎng)站發(fā)帖等形式吸引顧客。“收費比青年旅社低,服務比青年旅社高”的信息吸引了不少驢友的關注。隨著6個大學生驢友的入住,他們驚喜地發(fā)現(xiàn),這里不但有青年旅社通行的免費試用冰箱、冷熱水以及免費調味品外,甚至還提供免費蔬菜,馬上電話通知同行驢友“換地兒住”。從此,王陽的客戶群又增加了一個穩(wěn)定的新品種。

上一篇:穿越最長的隧道

下一篇:時時感恩

?